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谁还不是个宝宝?智能家居适老化就要脑洞大开,摁头安利爸妈玩Switch,戴小天才!

最近有两件事让我特别触动。一是大V三表写了个事,说他,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被狠狠摁头安利“小天才手表”,从此走进学龄儿童的智能硬件宇宙。二是华尔街日报爆料,Sam Altman 正带着 OpenAI 和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打造一款 AI 伴侣设备,这个被定义为 "第三个核心终端" 的小东西,明年就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里,目标出货一亿台。

这两件事乍看无关。但如果你也是正在操心爸妈房子翻新、想着搞点智能家居的东亚小孩,你可能会发现:这个世界正在快速更新交互范式——而我们这一代,既是家庭 IT 管理员,也是 "数字照护者"。

回国后,我试图用智能设备“改造”爸妈的生活。但我越来越发现,这不只是买几件打上“适老化”标签的设备、装几个传感器那么简单,而是一场关于代际沟通与智能认知差异的协商实验。

我曾在头部科技大厂搬砖,干过消费电子产品海外市场落地,每年CES消费品电子大展是我最忙碌的时候。越是重度电子消费品爱好者越容易踩坑,我怀着美好愿望买回来的”电子垃圾“很多。

在照顾爸妈这件事上我发现: 最有效的“智能化”,从不是设备,而是: “用你的智慧,把真正好用的产品变成爸妈愿意用的日常。”

三大核心问题

 1. “适老产品”市场:草台班子的乱象

  • 大量厂商混入“不赚钱但有政策扶持”的赛道,设计粗糙
  • 常把医院的图纸照搬,打造“伪养老院”
  • 拼凑逻辑:酒店动线 + 医院设备 + 宿舍风格 + 长短租公寓功能
  • 由于老人消费市场价值低,针对老人市场的产品力差,技术水平良莠不齐

2. 父母这一代:在数码时代“裸奔” ”手足无措“

  • 他们“相信科技改变世界”,改革开放的30年的彪悍人生
  • 没有“信息免疫力”,更容易被“伪科技”误导
  • 常常被糟糕的技术半成品、不成熟的交互设计“误伤”

3. “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”怎么脑洞大开?

  • 一些不错的工具组合(不是广告):
    • 体征数据:比如Huawei Tag、小天才(互联互通逻辑扎实,数据直观;实话实说,给小朋友做产品的厂商更“上心”)
    • 网络盲区:穿墙器 + WiFi放大模块,全屋智能先搞好基建
    • 健康互动:“智能魔镜”监督动作准确度,B站音频当电视屏保,Keep远程打卡
    • 音乐疗愈:为爸妈开通网易云黑胶 VIP,就用你的账号绑定付款

思维变革

智能化,是你远在异地、异国也能”云陪伴“爸妈的最好方式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为爸妈装个”时灵时不灵“的智能音箱关窗帘,而是要重构他们的“生活体验逻辑”。你家那台吃灰的switch,可以是爸妈的“私人健身教练”;也许你账号绑定的 Keep、网易云、智慧网关,可以悄悄编织出一个看不见的“数字照料网”。有些设备,不是为了他们现在需要,而是为了他们以后不必害怕这个每天都在狂奔的数字时代。

所谓“适老”,不是手把手教他们操作,而是让他们像我们一样,自然地用上新工具。 

所谓“智能”,不是AI炫技,而是“有情绪理解力”的设计哲学。 

子女是这个家的“智能架构师”,不是硬件安装师傅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电子消费品供应链,有无数的优秀解决方案。

全方位的定制化适老化智能家居,是我们这一代东亚小孩,可以送给父母最温柔的安全感。

下一代AI未来已至

OpenAI × Jony Ive 正在开发的 AI Companion 设备,不是手机也不是眼镜,而是一个全面感知用户生活、可放入口袋的小设备。

它的发布提醒我们:AI 不再只是“屏幕背后的算法”,而是“现实世界的共生体”。

AI时代的“智能家居”不是关于多炫,而是关于如何帮助爸妈在这个时代活得更安心、不被科技绑架、不被技术遗忘。有些设备,不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当下,而是为了承接他们的未来。这个世界跑得太快了,老房智能化改装,装得的是爸妈的体面和安心。

 

 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丙方张大王

丙方张大王

7篇文章 14小时前更新

搞过智能养老和老年学课题,留美十年的 “纽约客”,前科技大厂打工人,困境资产改造与运营从业者。参与过不少大项目,和总统开过会,搞过政府招商,谈过重整、盘过资产包。无论留在海外还是回国,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都绕不开父母养老的各种现实问题,都有操不完的心。人总要长大,我有事要做,有人要顾,有局要破。个人微信公号:工部侍郎有点忙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5年 7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