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的朋友 Labubu 小姐是个全屋定制设计师,平时画图接单也看尽人间 drama,她常常说自己发财之后就去写电视剧本,因为她见过的真人真事儿,“编剧都编不出来”。

最近她忙着替一位远在伦敦的“大孝子”改造父母的老房。设计刚开始,她感动极了——预算充足,愿意为爸妈买最好的辅具,海外代购各种高阶产品,随便一条日本定制的防滑扶手标价都两三千块,着实开了眼界。

 

但她一边画方案,一边陷入自我怀疑:

“这家人……病得不轻。”

因为她每晚都要和英国儿子连线视频对方案,听得她心惊肉跳——那语气,那需求,说得像爸妈马上要进 ICU:

  • 卧室动线一定要轮椅可达
  • 卫生间扶手必须符合 ADA 标准
  • 智能床、起身辅助、光控导引……一样不落

Labubu 不敢怠慢,把无障碍设计、防跌倒设施、认知辅助设备全都安排上了。

结果第二天早上打开客户微信群:

老两口刚刚热情洋溢地发了 20 条小红书链接 + 10 条语音,正在热烈讨论:

“阳台能不能放一个禅意水景 + 法式藤椅?”
“多肉放哪儿最出片?”

朋友圈更新频率比 Labubu 还高,哪像需要照护的人?根本是银发版生活方式博主。

Labubu 心里暗暗吐槽:

“你儿子以为你们都快不行了,你们还在研究哪种多肉最配阳台?!”

Labubu 总结得一针见血:

“你装修的不是你爸妈的家,是你自己的焦虑。”
“人家刚退休状态正巅峰,你非得提前安排好全瘫动线。”

她忍不住毒舌:

“真心想让爸妈用得上,先别把他们‘设计成病人’。不要”表演式”改造”
“好设计,是爸妈没觉得你在‘照顾’,却用得心安。”

【误区拆解】适老化 ≠ 无障碍 ≠ 防跌倒

在很多人心里,一说“给爸妈改造老房”,脑中就浮现出这些词:“适老化”、“无障碍”、“防跌倒”,仿佛它们是同一个概念。

但其实,它们的关注点、设计语言和背后逻辑完全不同

防跌倒

  •  核心目的:降低意外风险
  •  面向对象:老年人、高危人群
  •  举例:防滑地砖、浴室扶手、夜灯
  •  误区:只重“不出事”,忽视情绪与尊严

无障碍设计

  •  核心目的:提供行动自由
  •  面向对象:包括轮椅使用者、视障者等
  •  举例:无门槛通道、宽转角、盲道引导
  • ️ 误区:多为公共设施标准,家庭空间照搬易水土不服

适老化设计

  •  核心目的:重建生活节奏与尊严感
  •  面向对象:广义长者(健全+半失能)
  •  举例:智能灯控、厨房动线优化、卧室光源氛围改造
  • ️ 误区:容易沦为“安慰式符号”,却无法真正提升体验

简明理解法:

  • 防跌倒是“点状防护”,补漏洞;
  • 无障碍是“线性通道”,拓路径;
  • 适老化是“面状编织”,重构生活本身。

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看到“道具”一样安装的适老化辅具,居家适老化改造常常会出现扶手位置和高度不合理、消除高差的坡道坡度陡等现象,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。扶手的安装更应该遵循不同身体状态进行调整,不存在一步到位。

很多人搞不清这三者的区别,结果就是:

东拼西凑装了一堆“功能”,却没有一个空间让爸妈真正放松。

最后提醒:

很多时候,爸妈不是“年老无能”,只是我们感受得不够细。
别让“怕摔倒”这件事,成为他们被剥夺生活主动权的起点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丙方张大王

丙方张大王

7篇文章 14小时前更新

搞过智能养老和老年学课题,留美十年的 “纽约客”,前科技大厂打工人,困境资产改造与运营从业者。参与过不少大项目,和总统开过会,搞过政府招商,谈过重整、盘过资产包。无论留在海外还是回国,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都绕不开父母养老的各种现实问题,都有操不完的心。人总要长大,我有事要做,有人要顾,有局要破。个人微信公号:工部侍郎有点忙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5年 7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