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说起居家适老化改造,大家总是讨论设计理念、产品选择、施工工艺, 但这次受定居纽约的朋友委托,协助她在国内的父母进行居家改造的收尾工作,我才明白:居家适老化改造最大的拦路虎可能就是你那个充满活力的"霸总"老父亲 

01 当活力老人遇上装修决策权

父母能吼得动、说得算,恰恰说明他们是个活力老人。60-70岁刚退休不久的老人,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,主动考虑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并做出改动,这本来是件好事。子女离巢,正是重新规划生活空间的好时机。

但问题就出在这里—— 决策权在手,经验却不足,还特别容易被网络内容误导 。

他不服老,他是“很能吼”的活力“老年霸总"

我身边朋友60-75岁的老父亲群体,普遍是这样的画像:

身体尚好,刚退休不久,觉得"养生是别人的事"

日均刷短视频,看装修看科技看国货崛起

每天精神头十足,讲起话来像是"国家重大项目保障施工负责人"

自认"审美在线、有经验、有控制权",但实际动手经验不足

说实话,他们完全不像想象中的"老年人"。他们更像是一群 刚刚拿回人生主导权的霸道总裁 ,兴致勃勃地准备"翻修人生第二战场"。

02 代际差异:装修经验的"信息不对称"

我们这一代的"血泪史"

从实践层面来说,我们这一代在装修和搬家问题上,可以说是"久病成医"。大多数人都有过:

出租屋改造的折腾经历

小户型装修的试错体验

频繁搬家的实战积累

被各种材料"坑"过的教训

这些看似痛苦的经历,实际上让我们对材料特性、施工工艺、使用寿命都有了相对清晰的认知。

父母那一代的"空白期"

他们根本没有完整装修经验,却以为"懂了"。这一代父母,对"装修"的理解,几乎来自于以下路径:

单位宿舍年代的"轻软装经验":铺地毯、贴墙纸、买个木柜就是装修改造

亲戚同事群的"拼团效应":别人装啥我也装啥,一窝蜂搞同款

开发商精装房:钥匙一交,直接入住

搬家频率极低:平均一次搬家跨度10-20年,对材料寿命无感


03 信息误导:当老年人遇上"网红"装修攻略

快装短视频带来的错觉

短视频时代,装修不再需要设计图、不再需要配色思考,甚至不再需要预算管理。只需要一个口令:“三万块搞定三室一厅!”

但我们忽略了:

快装材料普遍低寿命、不适合老年人长期使用

视觉效果好看,但缺乏使用逻辑(例如谷仓门对手臂推拉力量有要求,洗手间不适用)

没有考虑空间比例与光照动线

适老改造不是快装翻新:别让你爸花了时间,换来三年后不得不重装的局面。抖音、小红书和一众打着"银发适配"旗号的商家。他们很懂老人爱讲性价比这件事——但他们的"性价比",往往是以 牺牲耐用性、舒适度、维修可能性 为代价的。

我们必须说清楚一个事实:

适老化改造 ≠ 快装翻新     养老住宅 ≠ 出租屋改造

三类装修材料,不能混为一谈

商用材料(Commercial-grade Finishes)

本质设计目标是"易打理 + 视觉美观 + 快速更替":

常用于办公楼、商场、酒店、展示间

强调统一性、视觉辨识度、灯光反射率

材料质地偏硬、偏冷、亲肤感差

绝大多数并不考虑长时间居住下的体感负担

为什么不适合居家养老:老年人对温暖、舒适的需求更高,商装材料的"偏硬、偏冷"的质感会让家缺乏温暖舒适的触感,同时商用材料的“好看”是建立在大量使用氛围光源,在居家养老场景中,老人如果出于省电等原因不开灯,那么材料的冰冷感会更明显。

快装材料(Rapid Fit-out / Temporary Finishes)

为"短期使用 + 快速安装 + 控制预算"而生:

胶贴式地板、免钉护墙板、PVC贴膜、拼接型吊顶

工人可一天完工,价格低廉,适配临时项目如外卖档口、民宿、样板间

实际使用寿命 3-12 个月不等

不具备"长期踩踏、长期水汽、长期温差变化"的适应能力

居家耐用建材(Residential-grade Aging-in-Place Materials)

真正适合养老空间的材料讲求的是:

温润触感 + 长寿命 + 易修复 + 抗霉变 + 安全防滑

拿来即用无污染;兼容地暖;满足动作迟缓群体对回弹、阻力、手感的要求

强调  "空间耐久"与"身心友好"  的结合

很多父母并不知道,他们在短视频上刷到的那些"科技感很强、评论超高、还能自己装"的快装材料,本质上是给短期工棚、临时展厅、商场快闪设计、样板间招租的。  是拿来"快进快出"的,而不是供你爸妈未来10年、20年或更长时间慢慢住、慢慢老、慢慢过日子的。

不是你爸不懂材料,是他没见过这市场这么复杂

在他们上一次装修的年代, 材料渠道是明确分层的 :

工装归工装,家装归家装、在零售渠道买到商用建材的机会很少

去哪个建材市场就能大致锁定质量区间

没有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"拍摄材料"横行

但现在,建材行业已经是一片迷宫:

商业材料以"酒店质感"包装自己

临时快装以"自己动手、高性价比"迷惑老年人

建材电商平台混杂,厂家、经销商、网商各说各话

老父亲刷到的是商家精心剪辑的视频里的"高级感";现实是一两年后地板翘起、墙纸脱落、家具发霉发胀需要全部更换。材料选错,不是"坏一次换一次",而是"生活节奏全面被打乱"

当你家的浴室装了仿瓷砖贴纸,表面再美观,也抵不过 热水+老化+时间 ,每年翻新卷边贴纸这种出租屋临时凑合的方案真的适合父母吗?

当厨房用了餐饮店常用的亮面砖,确实油污好擦,但反光强烈,你妈不是身强力壮的专业厨师,光线眩目就是潜在危险;

适老化设计讲究的是: 稳定感、可预期性、安全性 。

04 适老化改造的特殊要求

出租屋改造特点

居家养老改造特点

使用周期:1-3年

使用周期:10-20年甚至更长

投入预算:追求性价比

投入预算:一步到位,减少后续折腾

改造目标:基础功能满足即可

改造目标:舒适、安全、便于维护

维护要求:简单,甚至可以"用坏就换"

维护要求:老年人操作简单,子女远程也能协助

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量

身体机能考虑 :

视力下降,需要充足且柔和的照明

关节不灵活,需要便于操作的五金件

平衡感下降,地面材料防滑要求更高

手部力量减弱,门把手、水龙头等需要省力设计

心理需求考虑 :

重视家的温馨感,不喜欢过于"冷硬"的风格

希望空间有历史感,能承载回忆

对新事物接受需要时间,改动不宜过于颠覆

05 如何破解"霸总父亲"的执念

理解他们的合理关切

成本控制意识:来源于长期的节俭习惯,需要耐心解释"一分钱一分货"

决策自主权:尊重他们作为房屋使用者的发言权

审美表达欲:退休后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生活品质,希望家能体现个人品味

适老化改造不是一锤子买卖,它也许不是"最后一次装修",但很可能是你父母 最后一次对"空间"还有精力做决定的时刻 。

谁都不喜欢这种不吉利的话,父母也肯定不愿意这么想,但成年子女应该心里有数。

所以你尽力参与、倾听、拉扯、缓冲,你不是为了赢,而是想要为他们——留下一座,能容纳变化、承接情绪、慢慢老去的家。

关键是要帮助"霸总"老父亲们认识到: 真正的性价比不在于初期投入的多少,而在于长期使用的舒适度和维护的便利性 。毕竟,这次改造关系到的,是未来10-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品质。

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,不是花冤枉钱,而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投资。让老人住得舒心,子女也安心,这才是适老化改造的真正意义。

哪怕被骂得狗血喷头,也不要轻易地放弃,让爸妈在没有意义的“放飞自我”中试错。

 

06 结语:照看一片永远在变天的云

可是父母这件事,它真的不是"项目管理",它更像是"照看一片永远在变天的云"。

他们今天喜欢米色,明天可能觉得绿色旺财;他们小时候捡来的石头颜色,说不定才是他们心里最舒服的那一抹色调;而他们最想要的,可能从来都不是"装修结果",而是想证明自己"还有决策权"。

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。那是一种随着年龄、身体、回忆在变动的"飘忽审美",没有人能精准抓住,只能靠陪伴慢慢挖掘。

许多父母在我们成年后,会在潜意识里觉得"被你帮了",就等于"你做主了",他们的"主人感"会被动摇。这不是你的错,是一个代际权力转换的过程。他们不是不感动,而是不知如何表达。 

07 写在最后: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?

看着固执的老父亲,一边心疼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一边又为他们的"任性"头疼不已。如果这篇文章让你会心一笑,请转发给同样"受苦受累"的中年朋友们。我们都需要知道: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
留言区说说你的故事,让我们抱团取暖吧!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丙方张大王

丙方张大王

14篇文章 20小时前更新

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工学院MSW;美国筑建业协会认证的适老化改造专家(CAPS);一个决定面对现实的独生子女。个人微信公号:工部侍郎有点忙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5年 14篇